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循环系统疾病 > 感染性休克

浏览历史

感染性休克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10-29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患化脓感染性疾病时,细菌内、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使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损害,血流淤滞,回心血量减少,组织中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有效循环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此症病死率可达50%-80%。

诊断依据

1、原发病及病史。本病又称脓毒性休克,多见于患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时,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严重战伤或烧伤感染等。当患者体温骤升(39-40摄氏度以上),或骤降(36摄氏度以下),或有寒战、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时,应警惕本病。
2、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常有寒战、高热、皮肤苍白温热、血压稍低,收缩压10.66-13.3kPa(80-100mmHg),脉压差<2.66kPa(20mmHg),脉快而弱,常在100-120次/分,白细胞增多,核左移,尿量正常。
(2)休克期。可分“暖休克”和“冷休克”两种。前者血压下降,皮肤温暖而红润,尿量正常,不久转入冷休克阶段,表现皮肤苍白而冷湿,末梢紫绀,尿量减少(<20ml/小时),有脱水征,电解质失调及代谢性酸中毒,白细胞数升高或低于正常,但核明显左移,血小板减少等。
(3)休克晚期。患者神志淡漠,脑缺氧而谵妄或昏迷,血压下降加重,体温持续不升,全身出冷汗,皮肤紫绀,出现淤斑,脉细数不能触知,或伴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3、辅助检查。白细胞数可>20×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有毒性颗粒;严重者细胞数反而过低,合并酸中毒时,血气分析可异常。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