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31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疾病的一部分。该菌存在于土壤、鸽粪中,通过呼吸道吸入,在肺内形成病灶,也可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易播散至脑。
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病灶局限在肺内者多数无症状,少数有低热,轻度咳嗽,咳少量粘痰或血痰,胸闷,体重下降;侵犯胸膜时,可有胸痛;并发脑膜炎时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系肉芽肿病变,查体可有实变体征。
2、辅助检查。
(1)X线表现可分为三类。即似肿瘤样边界清晰的孤立块状影,弥漫性小结节状病灶及浸润型单一或多发性斑片状影。以下叶多见,约10%有空洞形成,无纤维化或钙化。
(2)痰病原学检查。取痰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沉渣于玻片上,加一滴细腻墨汁,显微镜下可见直径约4um-20um圆形厚壁菌体,内有大小不一的反光颗粒,外圈有透光的厚膜,厚度约5um-7um,非致病菌种则无此厚膜,痰培养可有新型隐球菌生长。有全身感染时脑脊液、脓液等上述检查也可有阳性结果。
(3)厚荚膜内含特异抗原性多糖体,90%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这种抗原及相应的抗体,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补体结合试验63%阳性。
3、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肺结核、肺部肿瘤鉴别。
治疗原则
1、轻型患者。无需治疗可自愈。
2、药物治疗。一般采用两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1)氟胞嘧啶,口服或静注,每天2-8克,连续治疗2个月或更长。
(2)严重者或合并脑膜炎时,需加用两性霉素B,该药副作用较大且局部刺激性大,故需采用静滴,并注意滴注速度,开始剂量按每天0.05mg-0.1mg/kg计算,滴注时间不少于6-8小时,以后每天增加5毫克,一般达30-40mg/日,维持总量1克-2克。必要时可加入氢化可的松同时滴注。
(3)酮康唑。成人每天口服200-400mg,可连服3-6个月。
(4)氟康唑。首剂400mg,以后200-400mg/日,静滴,疗程8-12周。
3、对症治疗。止咳、止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