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外科疾病 > 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浏览历史

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10-29

特发性假性肠梗阻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非机械性肠梗阻。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本病反复发作,随着病情发展,发作期延长,缓解期缩短,最终不能缓解。常被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而反复手术探查,致病情恶化。
(1)腹痛:上腹部或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进食后加重。
(2)腹胀:特别明显。胃或十二指肠受累者,以上腹胀为主;小肠或结肠受累者,以中下腹为主。
(3)呕吐:呕吐量很大,呕吐物为胃或小肠内容物,多为潴留的腐臭食物。呕吐后腹痛及腹胀明显减轻。
(4)腹泻:与机械性肠梗阻不同,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带泡沫,有恶臭。可能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所致。少数病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5)其他症状:食管受累有吞咽困难。有的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步态不稳、言语不清、瞳孔对光反射迟钝、位置觉障碍等。反复发作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等症状。
2、辅助检查
(1)腹部平片:胃肠腔积气扩张,可见多个气液面,蠕动极少或无蠕动。
(2)钡餐检查:累及食管者,见食管扩张,无原发蠕动波,代之以杂乱收缩波。累及胃者,胃扩张及排空延缓。累及十二指肠较多,可见巨十二指肠症(肠腔直径可达10cm左右)。小肠可分段扩张,蠕动极少,钡剂通过缓慢。结肠受累时明显扩张,结肠袋消失,长度增加。钡剂灌肠则显示结肠松弛而粗大,呈巨结肠样。
(3)胃窦十二指肠测压检查:移行运动复合波收缩力降低,次数增加而消化期的移行运动复合波动力降低等,符合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慢性假性小肠梗阻。
(4)胃肠道运动功能检查:不同核素分别标记的液体与固体试餐的胃传递时间测定、H2呼气分析测定小肠传递时及口服不透射线标志物的全结肠传递时间检查,可分别判定各段胃肠道运动功能。
(5)病理检查:要确定是肠神经病变或肌病变引起,需手术肠壁全层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方能确诊。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