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儿科疾病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浏览历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6

偻病是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引起骨代谢障碍,致骨质变软和畸形,尤以下肢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多见。

主要症状:夜惊、多汗、烦躁、方颅、前囟迟闭、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O”形腿、“X”形腿。

(一)病史:有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需要量增加(如早产儿、双胎、生长速度快)、疾病影响(如肝、肾疾病)或其他因素(如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
(二)临床表现
  1、活动初期:以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体征为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生化改变轻微。
  2、活动激期:除有初期的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外,同时有骨骼改变,如3-6个月婴幼儿有颅骨软化,8-9个月可见方颅,前囟迟闭至2-3岁,出牙顺序颠倒;1岁左右可见肋骨串珠,甚至有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6个月以上婴儿可见手镯或脚镯,开始行走后下肢可见“O”形腿或“X”形腿。另外,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甚至有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血生化改变明显,血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片可见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质疏松。
  3、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逐渐减轻至恢复。血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X线表现2-3周后开始改善,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症状消失,仅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丰富的辅食,无母乳者哺以维生素D强化牛奶或奶粉。坚持晒太阳,切勿久坐、久站及早走,以防止骨骼畸形。
(二)维生素D制剂
1、口服法:
初期:维生素D 0.5万-1万U/d,连服1个月后改预防量。
激期:维生素D 1万-2万U/d,连服1个月后改预防量。
2、突击疗法:
初期:肌注维生素D3 30万U1次,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维持。
激期:维生素D3 60万U,1次或分2次肌注,间隔2-4周,第2次肌注后1个月给予预防量口服维持。
重度:维生素D3 90万U,根据病情1个月后可重复1次。预防量口服维持至2岁。
(三)钙剂:应同时补充钙剂。有手足搐搦或饮食中含钙量不足者应在使用维生素D肌注前,口服10%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溶液1-3g/d,连服2-3日。
(四)矫形治疗:严重骨骼畸形者并影响运动功能时,可考虑施行外科手术矫治。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6月,7kg为例)
长  期  医  嘱
儿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婴儿粥  25g   3次/d
牛奶    100m1 3次/d
避免长时间坐位
活性钙颗粒  50mg 3次/d

临  时  医  嘱   
血常规
尿常规(包括pH测定)
粪常规
血清25-(OH)D3  及1,25·(OH)2D3测定
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
X线骨骼摄片(左手及腕部)
维生素D3  30万单位  肌注

注  1.血清25-(OH)D3及1,25-(OH)2D3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血清25-(OH)D3的参考值(竞争性蛋白结合法)为10-15pmol/ml。1,25-(OH)2D3的参考值(放射免疫法)为48-156fmol/ml。
    2.血液生化检验的改变较骨骼X线的改变早,但骨骼X线的随访检查比血液生化的检查更能正确的反映出疾病的不同时期。血碱性磷酸酶的升高早于血钙、磷值的改变,疾病恢复期其含量的恢复亦先于血钙、磷值。   
    3.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病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变形。
    4.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即一次肌注30万单位,同时停服维生素D制剂,3个月改服预防量(维生素D400单位/d)。
    5.激期病儿的治疗亦可每日给予1万-2万单位维生素D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或肌注维生素D3 30万单位。根据病情,1个月后重复注射1次,再隔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6.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7.对于已经产生的后遗症,如鸡胸等骨骼畸形,轻者在成长过程或运动锻炼中自行矫正,严重者可在4岁后手术矫正。
    8.对疑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需作肝、肾功能测定,血清25-(OH)D3或1,25-(OH)2D3测定及血气分析等检查。 

治愈标准:神经精神症状消失,血清生化正常,X线检查钙化预备线增厚或正常。
好转标准:症状减轻或消失,血清钙、磷正常,碱性磷酸酶仍较高,X线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好转。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