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儿科疾病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浏览历史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以急性发热,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有关。

主要症状:皮疹、球结合膜炎、关节痛、吐泻、腹痛、黄疸。

(一)病史
1、好发于4-5岁以前的小儿。发病前多有感染史,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2、常见4-5天或2周至1个月的持续性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3、多数病人发热1-4天出现皮疹,球结合膜炎。
4、可有关节痛、吐泻、腹痛、黄疸,或无菌脑膜炎表现。一般病期1-5周。
(二)体格检查
1、双侧球结合膜炎,口腔、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口唇红、皲裂或糜烂,杨梅样舌。
2、多形红斑样皮疹,以躯干多见,多在1周左右消退。
3、手足硬性水肿,手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恢复期出现特征性指趾掌跖大片脱皮。
4、淋巴结肿大为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淋巴结肿胀,以颈部为显著。
5、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的征象,如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或心音分裂、收缩期杂音等。
(三)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粒细胞增高,核左移,血沉快,有时可达100mm/h以上。血小板增多,血液高凝状态,血球蛋白升高,以α2-球蛋白增高为主,补体正常或高。
2、C反应蛋白阳性,抗链球菌“O”滴定度正常,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阴性。
3、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增多或蛋白尿。
4、心电图有左室负荷过重,ST段和T波异常,P-R和QT间期延长,心律紊乱等。
5、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脑脊液中淋巴细胞高;有的有轻度黄疸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血培养和病毒分离阴性。

附:日本对MCLS的诊断标准
应在下述6条主要表现中至少满足5条才能确定诊断。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
2)双侧结合膜充血;
3)口腔及咽部的变化,包括唇红及干裂,杨梅舌,及咽粘膜弥漫性发红;
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趾发红,以及恢复期指端出现膜状脱皮;
5)躯干多形性红斑疹,但无水疱及结痂;
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

治疗原则
(一)对症治疗:停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如多种维生素、输血浆和营养心肌的药物等。
(二)给予抗凝血药物以防止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
1、急性发热期可用阿斯匹林,40-90mg/(kg·d),分2-3次口服,退热后减为30mg/(kg·d),连服2个月或更久,使血沉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停药前逐渐减量,防止反跳现象。
2、如有心肌梗塞现象,可静滴肝素300-400u/(kg·d),或尿激酶10,000u/(kg·d)。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应和抗凝疗法合用,防止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闭塞。
(四)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给相应的治疗。

川崎病(以3岁,14kg为例)
长 期 医 嘱
儿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阿司匹林  0.15g  3次/d
青霉素  40万单位 
  肌注  2次/d
免疫球蛋白  5g 
  静滴  1次/d×4d
维生素C   0.1g  3次/d
双嘧达莫  15mg  3次/d

临 时 医 嘱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尿常规
粪常规
红细胞沉降率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C反应蛋白(CRP)测定
血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
肝功能
X线胸部摄片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注 1.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和防止累及冠状动脉。决定本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冠状动脉受累情况。
   2.抗生素仅用在有继发感染者。
   3.阿司匹林常用剂量为30-50mg/(kg·d),于热退后,大约2周减为3-5mg/(kg·d)。无冠状动脉异常者,血小板数恢复正常停药,疗程8周左右;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加用双嘧达莫(潘生丁),治疗至复查正常为止。早期与免疫球蛋白合用可防止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4.阿司匹林常见副作用是肝脏损害,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检查。
   5.发病10日内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免疫球蛋白1-2g/kg,单剂于10-12小时内静滴,用药24小时后体温未下降者可再用1剂,或400mg/(kg·d),静滴连续4-5日。
   6.应注意观察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血小板变化。
   7.无冠状动脉病变者也需较长时间的随访(2-3年)。
   8.糖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故不宜单独使用。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后全身症状仍然未改善时可酌情短期使用。

治愈标准:
 1、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精神、食欲正常。
 2、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
 3、二维超声复查冠状动脉病变消失。
好转标准:
 1、精神、食欲好转,症状、体征消失。
 2、二维超声复查冠状动脉病变稳定。

下一篇:早产儿
上一篇:脑性瘫痪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