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儿科疾病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浏览历史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2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指新生儿和婴儿期因体内缺乏维生素K致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

主要症状:烦躁不安、脑性尖叫、阵发性发绀、双眼凝视、颅内高压征、前囟紧张隆起、抽搐、昏迷、瞳孔改变。

诊断依据
(一)病史:1~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儿或仅加米糊而不添加其他辅食儿;有长期腹泻,肝、胆疾患儿;使用广谱抗生素婴儿。
(二)临床表现:主要见于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
 1、轻症:皮肤注射及采血部位出血、鼻出血或少量胃肠道出血。
 2、重症:呈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多见,脑实质及脑室出血少见。表现为烦躁不安,脑性尖叫、阵发性发绀、双眼凝视;出血量多时有颅内高压征,如前囟紧张隆起、抽搐、昏迷及瞳孔改变。另外,可见贫血表现和低热,黄疸,肝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 脑脊液呈血性,有皱缩红细胞。
 3. 头部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定出血部位及范围大小。

治疗原则
(一)补充维生素K
 1、轻症:口服维生素K4 2~4mg/d。
 2、重症:静注维生素K1 5~10mg/次,每日2次,连续3~5日。
(二)输注新鲜血: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10~15ml/(kg·次),连续2~3日。
(三)对症治疗
 1. 降低颅内压:静注地塞米松0.5~1mg/(kg·次),每日次;在应用维生素K或输入新鲜血后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甘露醇,0.25~0.5g/(kg·d), 每日2~4次。
 2. 控制惊厥。
 3. 有硬脑膜下血肿者可进行穿刺,穿刺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