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过敏性)血管炎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26
变应性(过敏性)血管炎又名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以皮肤小血管受累为主,有时侵犯其他内脏器官的全身性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是一种坏死性血管炎,系免疫复合物疾病。致病因子多样,如细菌、病毒感染、异性蛋白、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变态反应。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肌肉疼、荨麻疹、皮肤紫瘢淤斑、蛋白尿、血尿、肾功能障碍、尿毒症。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常由药物(磺胺、青霉素、消炎药、砷、碘等)异种血清过敏所致,也可由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引起。起病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和肌肉疼痛。症状特点如下:
(1)皮肤病变:多见于四肢,表现为多形性,早期有荨麻疹、红斑、紫瘢或淤斑,晚期有结节、大疱和坏死等。
(2)肾脏病变: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有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障碍,晚期有尿毒症。
(3)肺病变:X线示弥漫性网状结节样浸润,常有胸膜渗液。
(4)心脏病变:受累较少,通常以心包炎为主,其次为心肌炎,严重时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5)消化道病变:受累较少,可有食管炎、胃溃疡和腹膜炎,常有腹痛和出血。
(6)神经系统病变:重症者可有周围神经炎。
(7)特殊类型。
1)享诺-许兰(Henoch-Sch o nlein)综合征,其特点是以皮肤为主的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而肾脏病变轻微。
2)低补体血症血管炎。可能由于免疫复合物在组织内广泛沉积而引起补体血症,同时伴有发热、关节炎、腹痛和轻度肾损害。
2、实验室检查
(1)轻度白细胞增多,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明显;贫血;血小板增多。
(2)血沉增速。
(3)蛋白电泳α1球蛋白增高。
3、皮损活检。示微动脉、微静脉的炎症及坏死,病变常为同一期,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无巨细胞。
4、诊断标准。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本病的诊断标准:
(1)发病年龄>16岁。
(2)发病前有服用药物史。
(3)可触性紫瘢。
(4)斑丘疹,一处或多处皮肤有大小不等、扁平或高于皮面的皮疹。
(5)皮损活检示小静脉、小动脉血管内、外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上5项中具备3项或3项以上者,可诊断为过敏性血管炎。
治疗原则
同结节性多动脉炎。
【附】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治疗:
1、去除感染病灶,避免用致敏药物。
2、急性发作期伴有心、肾、脑及胃肠损害者,宜用大剂量泼尼松(60-12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后用小剂量(5-10mg/d)长期维持。
3、免疫抑制剂。当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症状,或剂量过大出现副作用时,可考虑CTX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4、血浆置换疗法适用于病变进展迅速,且血清补体降低和有冷球蛋白血症存在,证实有循环免疫复全物存在者,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CTX治疗。
5、对严重急进性高血压,可应用ACE抑制剂卡托普利25-50mg,3次/日;依那普利10-20mg,2次/日;或福辛普利10-20mg,1次/日,口服。并发尿毒症者,可应用人工肾透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