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内分泌系统疾病 > 男性性腺功能不全

浏览历史

男性性腺功能不全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28

男性性腺功能不全为睾丸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疾病。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促性腺激素增生型:
  1)先天性细精管发育不全症(Klinfelter综合征)。为染色体畸形疾病。染色体组型大多为47XXY、XY/XXY,XY/XXXY等;呈类无睾丸症体形,女性型乳房,智能减退,发育迟缓,睾丸小而硬,无精子或少精子,不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无反应。雌二醇/睾酮(E2/T)高于正常。
  2)男性假两性畸形(Reifenstein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有尿道下裂,阴囊裂开,隐睾,不同程度的类无睾症体形和女性型乳房。染色体组型正常。
  3)男性特纳综合征。躯干矮小,翼状颈,肘外翻,发际低下,智力障碍,第二性征发育差,睾丸小,可伴多种畸形。染色体组型多为46XY,也有45XO,47XXY等。
  4)生殖细胞发育不全症。第二性征正常,睾丸正常或稍小,但缺乏生殖细胞,无精子生成。血清睾酮正常。染色体正常。
  5)萎缩性肌强直。与自身免疫有关。80%左右的患者有睾丸萎缩,生精上皮细胞退行性变,但间质细胞正常。第二性征及青春期正常,呈衰老貌,前额脱发,肌肉萎缩与强直,晶体混浊。
  6)继发性睾丸炎,睾丸切除,睾丸照射,隐睾等。
  7)无睾畸形。

(2)低促性腺激素型:
  1)先天性嗅觉缺陷类无睾综合征。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单一性促性腺激素缺乏,有大脑嗅叶发育不全和下丘脑不同程度损害,可伴有多种畸形,如先天性耳聋,唇裂,腭裂,隐睾,骨骼畸形等。
  2)下丘脑-垂体型。因肿瘤、炎症、创伤、肉芽肿等破坏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多并发有其他下丘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如腹内侧核受累时,缺乏饱腹感,多食、肥胖,尤以下颌、颈、髋、大腿上部及腹部为著。失眠,骨龄落后,生殖器小,并下陷于脂肪中。称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3)性幼稚多指畸形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为下丘脑病变,近亲婚配发病率高,特点为肥胖,色素性视网膜炎。智力减退,性腺发育不良和多指畸形。
  4)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由于某些酶缺陷,致皮质醇合成受阻,ACTH分泌亢进,雄激素合成大量增加,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精子生成障碍,睾丸小,但第二性征正常。
  5)青春期迟缓。15岁仍未出现青春期,但晚至20-22岁后终能达到性成熟。
2、辅助检查
(1)测定血LH或24小时尿FSH,可区分睾丸功能不全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2)测定血浆睾酮,可区分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和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障碍的睾丸功能不全。
(3)染色体检查。对疑为先天性睾丸功能不全者,可作染色体组型分析。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当需要鉴别腹内隐睾与无睾症时,可作HCG兴奋试验,肌注HCG2000U/日,连续4天,测注射前和注射后的血浆睾酮。睾酮明显上升者为腹内隐睾,未见上升者为无睾症。
(5)精液检查。对以不育为主诉者,应进行精液检查,如精液正常,基本可排除睾丸疾患。
(6)睾丸活检。对诊断确有困难者,可作睾丸活组织检查。

治疗原则

1、促性腺激素增多型。睾酮替代疗法:
(1)甲睾酮25mg-50mg,4次/日,舌下含化;
(2)丙酸睾酮25mg-50mg,3次/周,肌注;
(3)丁酸睾酮100mg-200mg, 1次/2周,肌注。
第二性征及阴茎发育后,可酌情减量或停药。
2、促性腺激素减少型。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U,1次/5日,肌注,可暂时有效,必要时配合使用睾酮制剂。
3、隐睾症。需及时治疗。10岁以前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如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
4、尿道下裂。可手术整形矫治。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