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5
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炎症因子反应的结果。发热能抑制某些病原体的作用。内源性发热有免疫促进作用。而高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39℃者。
诊断依据:
(一)病史及流行病学特点
1、地区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疟疾等疾病所致高热,均有明显的地区性。
2、季节 冬春季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麻疹等;夏秋季常见伤寒、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中暑等。
3、年龄 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时期,而布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又以青壮年为主。
4、职业 布氏杆菌病常见于饲养、放牧及皮毛加工、兽医等人员,中暑者多见于高温作业者。
5、接触史 有传染病患者接触史,则有患该病之可能。
6、患病史 患过麻疹、伤寒等病者,一般可不考虑由此所致。
7、预防接种史 在接受某种预防注射的有效期内,一般不会传染该病。
(二)发热特点与规律
1、寒战与多汗 体温骤升伴有寒战者,常见于流感、疟疾、大叶性肺炎、胆系感染、急性溶血、输液与输血反应等;高热伴有多汗者,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甲状腺危象等。
2、热程 短期高热(2周内)常见于上感、流感、猩红热、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长期高热(2周以上)常见于伤寒、败血症、深部脓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急性白血病等。
3、热型 稽留热常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炎症、胶原体疾病等;消耗热多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间歇热常见于疟疾、胆系感染、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周期热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回归热、变应性亚败血症等;不规则热常见于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三)伴随症状
高热伴有上呼吸道炎症状者,可能为上感、流感、急性扁桃腺炎等;伴有咳嗽、咯痰、胸痛、气喘者、可能为肺炎、肺脓肿、胸膜炎等;伴心悸、气喘、心前区痛等,可能为心包炎、心肌梗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伴有呕吐、腹痛、腹泻者,可能为痢疾、伤寒、阑尾炎、胰腺炎、胆系感染、肝炎、肝脓肿、腹膜炎等;伴有尿频、尿痛、腰痛者,可能为肾盂肾炎;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者,可能为脑炎、脑膜炎等;伴关节痛者,可能为风湿热,布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无明显伴随症状者,可能为肺外结核(深部淋巴结结核、盆腔结核等)、深部脓肿(肝、膈下、盆腔等处)、败血症等。
(四)体征
1、病容 淡漠貌见于伤寒;醉酒貌见于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阿托品中毒等;两颊潮红多见于结核病;面红而口周苍白见于猩红热;面热唇绀、鼻翼煽动,常见于肺炎;恶液质貌见于晚期癌肿等。
2、皮肤粘膜
(1)皮疹 高热第1-2天皮肤上出现散在性一过性斑丘疹见于风疹;粟粒大小皮疹见于猩红热;始自耳后发际之暗红色米粒大斑丘疹见于麻疹;第5-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见于斑疹伤寒;针尖大玫瑰色斑丘疹见于伤寒;反复出现多形性皮疹见于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药物热。
(2)出血点或斑 出血点常见于流脑、败血症、感染性心膜炎等,环状红斑多见于风湿热,硬红斑多见于结核,结节性红斑常见于风湿热或结核病。
(3)疱疹 单纯疱疹常见于流感、大叶性肺炎、流脑、脓疱疹多见于败血症。注射部位起脓疱常见于白塞氏综合征。
(4)皮下结节 位于关节附近者常见于风湿热;沿动脉走行分布者多见于结节性动脉炎。
(5)皮肤潮红或苍白 皮肤潮红无汗常见于热射病与阿托品中毒,皮肤粘膜苍白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急性溶血、急性白血病等。
3、淋巴结 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药物热等。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结核病、肿瘤转移、邻近部位炎症等。
4、头颈部 面部蝶形红斑见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面部红肿压痛伴浅紫色眼睑见于皮肌炎。巩膜黄染常见于钩端螺旋体病、肝胆系统感染等。草莓舌见于猩红热。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和口腔溃疡伴阴部溃疡见于白塞氏病。颈部抵抗多见于脑膜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5、胸腹部 肺炎、肺脓肿、胸膜炎、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腹膜炎均有相应的阳性体征。肝脾轻度肿大常见于败血症、伤寒、粟粒性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肝中度以上肿大常见于肝脓肿与肝癌;脾中度以上肿大常见于白血病与疟疾。肾区叩痛多见于肾盂肾炎。
6、脊柱四肢 脊柱畸形与压痛多见于脊椎结核与肿瘤。关节肿痛常见于风湿热、变应性亚败血症等。肢体瘫痪常见于脊髓灰质炎、脑炎、脑出血等。
7、妇科检查 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盆腔,注意生殖器官炎症、肿瘤。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者,见于乙脑、流行性出血热、流脑、菌痢、全身与局部感染、风湿热等;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嗜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病与变态反应等;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减少者,见于流感、伤寒、疟疾、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2、尿常规 尿中蛋白微量、个别管型、少许红细胞与白细胞,可见于任何高热患者;尿中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见于肾盂肾炎;尿中明显蛋白、管型、红白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溶血、系统性红斑性狼疮、败血症等。
3、粪常规:对痢疾、胃肠肿瘤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4、胸透或摄片 明确有无肺部炎症、结核、肿瘤及胸腔与心包疾患。
5、其他检查 视需要而定,必要时可查血疟原虫,幼丝虫,血及尿钩端螺旋体,粪血吸虫卵,血与骨髓培养,骨髓象,脑脊液常规,血清学检查(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异嗜性凝集反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钩端螺旋体凝溶反应等),超声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内窥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及剖腹探查等。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参照有关章节。病因一时不能确定者,可根据初步怀疑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并抓紧明确诊断,或先给抗生素治疗。
(二)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头部冷敷,多饮水,吃易消化高热量食物、新鲜蔬菜及水果。
(三)对症治疗:降温治疗适用于成人体温>39.5℃,小儿>39℃者,或有严重心、肝、肾、脑疾患,不耐高热者,及高热持久不退,机体消耗过大者。
1、物理降温 给冷饮料,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过高热者,应在大血管浅表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快速静脉滴注冷却的(4℃)液体。
2、药物降温 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解热镇痛剂可酌性选用。但老人、小儿、体弱者用退热药物剂量小,并注意观察,防止出现虚脱。
急性发热(高热)
长 期 医 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流质饮食
或半流质饮食
病重
维生素B1 10毫克 3次/日
维生素C 100毫克 3次/日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毫升
静滴 1次/日
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1000毫升
静滴 1次/日
或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1000毫升
静滴 1次/日
10%葡萄糖液 1000毫升
静滴 1次/日
临 时 医 嘱
血涂片找疟原虫
血涂片找微丝蚴(必要时)
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肥达反应、外-斐反应
血钾、钠、氯、CO2结合力测定
肝肾功能、血沉
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
骨髓穿刺培养及细胞学检查(必要时)
腰椎穿刺脑脊液送常规、生化及培养(必要时)
头部冰枕或冰帽
50%乙醇(酒精)擦澡
或温水擦澡
冷盐水灌肠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0.5克 即服
或吲哚美辛 12.5-25毫克 即服
或复方氨基匹林 2毫升 肌注
或柴胡注射液 2-4毫升 肌注
注:
(1)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若一般情况尚可,不宜随便使用退热药,以免干扰热型,影响诊断;同时避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2)对高热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呼吸过快、心率过速或体力过度消耗的病人,应用物理降温仍不能退热者,可适当选用退热药。对毒血症症状重者,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300毫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
(3)针对不同原发病因,予以积极治疗。
(4)一般不作试验性治疗,只在高度怀疑某一疾病而一时又无法确诊时,可予诊断性试验治疗。
治愈标准:热尽身凉,一般感冒3日内退尽,特殊病种7日内退尽,且无反复,理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标准:大热已退,接近正常(包括理化检查指标)。
有效标准:大热已退,但仍有反复,异常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标准:高热持续不退,或加剧者,异常理化检查指标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