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6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从皮肤侵入,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坏死和周围水肿,为皮肤炭疽;从胃肠道侵入,引起急性肠炎,称肠炭疽;从呼吸道吸入,致肺炎,谓肺炭疽。肠炎和肺炎易发生败血症,病菌经血播散全身,造成各组织器官炎症,经血至脑膜则引起炭疽性脑膜炎。
主要症状:小丘疹、疱疹、溃疡、结黑痂、发热、咳嗽、胸痛、气促、咳血、呕吐、腹泻、血便。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皮肤炭疽1~3日,可长至12日;肺炭疽可短至12小时;肠炭疽12~18小时。
1. 皮肤炭疽:最多见,占炭疽的90%以上,见于暴露的皮肤,初为小丘疹,后成疱疹,再破溃成溃疡,创面结黑痂,周围肿胀区可达5~20cm,无明显压痛。经1~2周愈合成瘢痕。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有发热及炎性中毒反应。
2. 肺型:急起病,发热、咳嗽、胸痛、气促、咳血,发展成肺炎、胸腔积液、呼吸循环衰竭而至死亡。
3. 肠型:较少见。主要由食入病兽肉类食品而发病。呕吐、腹泻、排血便,或成腹膜炎、败血症而死亡。
4. 败血症:以上三型均可形成败血症,发展成感染性休克、DIC、脑膜炎、昏迷,迅速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 血清学:间接血凝法、补体结合法或用EIA法作免疫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3. 病原检测:伤口分泌物、排泄物或脑脊液作细菌涂片或培养,易于发现细菌。将以上标本接种于兔、小白鼠或豚鼠皮下,局部出现典型病变,2天内动物死亡,其血与组织中可查出炭疽杆菌。
(三)鉴别诊断:皮肤炭疽应与痈、丹毒鉴别;肺型应与大叶性肺炎、肺鼠疫、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鉴别;肠型应与沙门菌肠炎、中毒性菌痢、食物中毒鉴别;败血症型应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鉴别。
治疗原则
1. 病人应住院,隔离治疗,病人用品严格消毒,伤口敷料均应焚烧。
2. 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如青霉素过敏,则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亦有效。
皮肤炭疽及轻症肠炎炭疽可用青霉素肌注,每日240万~320万U,分3~4次用药,疗程7~10天。
肺型、重症肠型及败血症型炭疽或有脑膜炎者宜用青霉素1000万~2000万U,每日分次静滴,或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如为脑膜炎病人则必须用氯霉素静脉滴注。
毒血症状严重时,在有效抗生素使用同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直至毒血症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