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消化系统疾病 > 乳糜泻

浏览历史

乳糜泻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10-29

乳糜泻是由于对麸质(面筋)不耐受所致慢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麸质过敏性肠病、非热带口炎性腹泻,属原发性肠源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轻重不一,多因进食麦类食物而加重。
(1)腹泻。是主要症状,典型者为脂肪泻。粪色浅淡、量多、不成形、恶臭,有油腻光泽或漂浮于便池水面似乳糜。
(2)营养不良。由于长期腹泻而出现多种营养不良表现,有乏力、消瘦、水肿及低蛋白血症、由于维生素D及钙等吸收不良,可出现手足抽搐、骨质疏松或骨软化而引起骨痛;维生素B族缺乏而引起口角炎、舌炎、感觉障碍及末梢神经炎;维生素B12、叶酸及铁吸收不良可发生大红细胞性或混合性贫血;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外,还可出现脱水、低血钾及低血钠等。
2、辅助检查
(1)粪脂肪测定:粪脂肪增多,涂片用苏丹3染色可见红色脂肪滴,阳性率达90%。粪脂定量>6g/日可确诊为脂肪泻。
(2)脂肪吸收试验:每天摄入脂肪70g,连续3天。收集粪便测定脂肪含量,计算脂肪吸收率。正常>95%,如<90%为脂肪泻。
(3)D-木糖吸收试验:空腹口服木糖5g,收集5小时尿液,测定尿中木糖(也可用木糖1g),正常>25%,若<220%则为小肠吸收不良。
(4)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可升高,IgM减少。抗麸质抗体阳性,麸质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补体C3、C4降低。
(5)X线钡剂检查:可见空肠弥漫性扩张,粘膜皱襞肿胀增粗,或萎缩消失,呈雪花状钡斑,钡剂通过时间延长。
(6)小肠粘膜活检:绒毛粗短、萎缩,上皮细胞变性、低平,微绒毛融合,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明显,可帮助诊断。
3、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乳糖酯缺乏、胆源性或胰源性吸收不良等鉴别。
4、治疗试验。若给予无麸质饮食而症状有明显改善,2-12周后小肠粘膜活检见组织学上又有好转者,即可确诊。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