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6
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高热、头痛、咽痛、猩红色皮疹、苍白圈、帕氏线、杨莓舌。
(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 冬、春两季发病率高,儿童多见。经空气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侵入。病前2周内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二)病史 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咽痛、呕吐等。病后2天先于耳后、颈部、上胸部出现猩红色鸡皮样皮疹,一日蔓延全身。轻者皮疹稀少,重者有严重毒血症症状及出血性皮疹。外科型猩红热,皮疹先从伤口周围出现,由此再向全身发展,但咽部症状很轻或缺如。
(三)体格检查 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少许白色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典型病人有环口苍白圈、帕氏线、杨莓舌等。皮疹消退时可见糠粃样脱屑,严重者有大片脱皮,以手、足底显著。
(四)辅助检查
1.白细胞 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
2.尿常规检查 可有少量蛋白,并发肾炎者蛋白增多、常伴有红、白细胞及管型。
3.病原学检查 取咽拭子或病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疑似病人早期应做转白试验。用猩红热抗毒素0.1ml,皮内注射于病人胸、腹皮疹密集处,以18~24小时,该处皮肤由红转白即为阳性,有助于诊断。
(五)常见并发症有心肌炎、肾炎和关节炎等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麻疹、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所致皮疹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入量不足或病情较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有高热、头痛、烦躁者,给物理降温和解热镇痛剂。中毒症状重者给激素。皮肤痒者可涂炉甘石洗剂。
(二)病因治疗
1.青霉素为首选药物,成人80~160万u/d,小儿3~5万u/(kg·d),分2~3次肌注。重症者青霉素加大剂量,成人320~640万u/d,小儿10~15万u/(kg·d),分2次静滴,疗程7~10天。
2.红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轻者口服,成人1.2~1.6g/d,小儿20~40mg/(kg·d),分4次口服,病重者静滴,成人1.0~1. 2g/d,小儿20~30mg/(kg·d),加入葡萄糖液内分2次静滴。疗程7~10天。亦可用洁霉素、先锋霉素等。
(三)并发症治疗
1.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加大青霉素剂量,已形成脓肿者则切开引流。
2.有心肌炎及肾炎者,参照心肌炎及肾炎的诊断治疗常规。
猩红热
长 期 医 嘱
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半流质饮食
呼吸道隔离
维生素C 200毫克 3次/日
复合维生素B 2片 2次/日
青霉素 40万单位
肌注 2-3次/日
临 时 医 嘱
传染病报告
咽拭子细菌培养
青霉素皮试
注(1)普通病例青霉素每日80万-120万单位(儿童每日5万-10万单位/千克,疗程7-10日。
(2)中毒型、脓毒型用青霉素每日200万-400万单位。
(3)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每日20-40毫克/千克,静滴或分4次口服,疗程7-10日。
(4)入院治疗6日后可解除隔离。
(5)出院后半月门诊随访,及早发现心、肾可能存在的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治愈标准:
1、发热、咽部炎症及皮疹均消失,并发症治愈,自发病日起隔离7d。
2、停药后,咽拭子培养隔日1次,连续2次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