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6
是由于进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进食污染食物史。
临床诊断
(一)症状
1、发病急,潜伏期1h至3-4天不等,一般多为6-12h。
2、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腹痛多较严重,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脐周或回盲部;常伴有频繁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粪便呈水样或水样挟脓血、粘液,少数可呈血水或洗肉水样便;排便时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少数有排便后的畅快感;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且呕吐多发生在腹泻之后。重症病例可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重度脱水可伴声哑、肌痉挛。
3、半数患者有头痛、头昏、发冷、发热(38-39℃)等全身症状,发热常出现在腹泻之后,发热程度一般较菌痢轻。
4、病程1-6天不等,常为3-4天,一般恢复较快,少数严重者因休克、昏迷可危及生命,个别患者可死于心脏损害。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粪便内可检查出白细胞、红细胞、或有脓细胞,部分患者可见巨噬细胞。
2、周围血液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初期稍高,恢复期减少。部分患者尿检查有蛋白、管型及红细胞等。
3、从可疑食物、食具或粪便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早期可以从粪便中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由于此菌在粪便中迅速消失,故多在第2天即转为阴性,仅少数持续2-4天。
4、病原菌的血清凝集素试验:凝集效价于中毒后1-2天可升至1∶80以上,并有逐日增高的趋势,一般发病前第3-4天最高,1周后显著下降或消失,但也有的延长至2周左右。
(三)辨病要点
1、多发生于6-9月,有进食可疑食物的病史(多为加热不充分的海产品,以墨鱼、带鱼、螃蟹、海蜇最多见,其次为咸菜及肉、禽、蛋的腌制品),集体发病。
2、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热。其腹痛较其它肠道传染病严重,大便呈血水样亦比其他食物中毒为多见,水样脓血便与菌痢不同,里急后重较菌痢为轻,多数病例先泻后吐,发热不如菌痢严重,但脱水则较菌痢多见,循环障碍等中毒症状比较严重。
3、实验室检查以大便培养和血清凝集素试验为最重要的依据。
治疗原则
一、西药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喝盐开水、茶水、菜汤、萝卜水等。
(二)抗菌药物应用 轻症患者可不用抗菌药,较重者应早期选用有效抗生素,以氯霉素、复方TMP-SMZ、庆大霉素、痢特灵、四环素效果较好。
(三)对症治疗
1、腹痛 选用颠茄片、颠茄酊、阿托品解痉止痛。
2、腹泻 若腹泻次数频多,可选用次碳酸铋、鞣酸蛋白、矽碳银以收敛、吸着而止泻;若腹痛、腹泻剧烈,估计毒物已经排出,可内服复方樟脑酊,待症状好转即停用。
3、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防治休克。
二、中药治疗:参见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三、其他治疗
(一)针灸:参见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二)单、验方
1、仙鹤草30g,煎汤频服;
2、仙鹤草30g 地榆30g 芍药30g 甘草10g,水煎服。
3、辣蓼、马齿苋、鱼腥草各20g,木香6g,水煎服。
4、马齿苋、车前草、鱼腥草、铁苋菜、南瓜藤、地锦草等,任选1-2种,每种各60g,水煎服。
5、大蒜1头,雄黄0.9g,混合捣烂,温开水冲服。
6、黄连6g 木香3g 甘草3g,水煎服。
7、制附片、干姜、苍术各6g,厚朴、炙甘草各4.5g,陈皮3g,猪苓、茯苓、泽泻各9g,水煎服;腹痛加芍药15g、香附9g;呕吐加姜半夏、橘皮各9g,竹茹9g;腹泻加番石榴叶30g。
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