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6
新生儿败血症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死亡率达到13%-50%,在早产儿及伴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死亡率更高。
主要症状:发热、黄疸、瘀点、瘀斑。
(一)病史:3天内起病者,母亲多有产前或产时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病史。7天后发病者可有皮肤感染、挑“马牙”、气管插管等史。
(二)临床表现:症状常不典型,早期表现为精神食欲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等。病情进展迅速,很快进入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面色苍灰、呼吸暂停。体壮儿常有发热,体弱和早产儿则体温不升。可出现以下较特殊表现:黄疸,可为败血症的唯一表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视、突然加重;肝脾肿大,出现较晚;出血倾向,瘀点、瘀斑,甚至DIC;休克,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细速、尿少、尿闭、血压降低(<2000g者<4kPa,>3000g者<6kPa);其他:如中毒性肠麻痹、脓尿、肺炎、脑膜炎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对明确诊断很重要,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诊断。取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条件致病菌阳性必须是不同部位、两份标本均为同一血清型。怀疑厌氧感染可作厌氧菌培养。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
2、外周血象:新生儿白细胞总数正常波动范围太大,尤其是生后48小时内可达38×10^9/L,1周后5×10^9-21×10^9/L。如白细胞数<5×10^9/L,或杆状核/中性粒细胞之比值≥0.2,有诊断价值。
3、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15μg/ml(乳胶法>8μg/ml;或微量法++~+++)支持败血症,较α1-酸性糖蛋白等其他急相蛋白灵敏,且出现早、消失快,但在严重的非感染性疾病时也可增高。
4、白细胞层涂片检查:取血离心吸取白细胞层,涂片染色后找细菌,发现细菌数量越多,提示感染越重。但在白细胞减少患儿,其结果常不满意。
5、其他检查:必要时进行脑脊液及尿培养。疑为产时感染者,须在生后12小时内取胃液、外耳道拭子涂片找细菌,阳性者应严密观察。应用乳胶凝集、对流免疫电泳等快速方法测血浆、浓缩尿、脑脊液等标本中的致病菌抗原。可提高培养、涂片阴性时的阳性率。
治疗原则
1、抗菌疗法:病原菌不明确时,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如在一周内,尤其是3天内发病者,可选用氨苄西林加氨基糖苷类(如丁胺卡那霉素)。1周后发病,可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开始时应静脉给药,一般疗程7-14天。
2、支持疗法: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缺氧和酸中毒,休克患者应用血浆或白蛋白扩容,无改善时可静滴多巴胺[5-20μg/(kg·min)]。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输注白细胞1×10^9/kg,静注免疫球蛋白(200-600mg/kg),可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极重者可考虑换血。纤维结合蛋白、免疫核糖核酸等免疫疗法已试用于临床。
新生儿败血症(以3kg为例)
长 期 医 嘱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母乳或配方乳喂养
病重通知
心率、呼吸、血压监测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氨苄西林 150mg
5%葡萄糖 3ml
静注 1次/12h
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150mg
5%葡萄糖 3ml
静注 1次/12h
临 时 医 嘱
血常规
尿常规+培养
C反应蛋白
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血清IgG、IgM测定
血气分析
血钠、钾、氯测定
X线胸部摄片(后前位)
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必要时)
青霉素皮试
注 1.在病原菌未明时,除该方案外还可选用青霉素类加氨基糖苷类。
2.宫内或产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多见,产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多见,在选用抗生素时应予考虑。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3.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及抗生素的选择:
①大肠杆菌:氨苄西林100-200mg/(kg·d),加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50-lOOmg(kg·d),静注,分2-4次。
②葡萄球菌:苯唑西林50-150mg/(kg·d)或头孢拉定50-lOOmg/(kg·d).静注,分2-4次。
③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素10-30万单位/(kg·d),静滴,分3-4次。
④铜绿假单孢菌(绿脓杆菌):头孢他啶(复达欣)50-lOOmg/(kg·d),静注,分2-3次;或奈替米星(立克菌星)5-7mg/(kg·d),静滴,分1-2次。
4.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日,或临床症状好转后再持续1周。
5.注意能量、液体供给,纠正酸中毒。
6.有循环障碍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并予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5-l0ug/(kg·min)静滴。
7.病情重者可多次输新鲜全血或血浆lOml/(kg·次),或输注静脉免疫球蛋日1g/(kg·d),连续2日。
8.可做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比值(I/T>0.2)以及白细胞分层涂片有助于诊断。
[输液组方]
1.抗菌疗法
(1)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青霉素钠针 40-80万U(皮试)
静脉滴注,q12h
(2)10%葡萄糖注射液 150ml
头孢唑林钠针 1g
静脉滴注,q12h
(3)0.2%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150ml
静脉滴注,q 12h
2.支持疗法
(1)10%葡萄糖注射液 100ml
维生素c针 2g
维生素B6针 100mg
静脉滴注,qd
(2)维生素K1针 10mg
静脉注射,qd
治愈标准:
1、一般情况好,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体重增加。
2、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病灶痊愈。
3、血象正常,血培养阴性。
好转标准:
1、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或不稳定,体重不增。
2、临床症状好转,体征减轻。
3、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仍偏高,血培养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