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查询 > 血液系统疾病 > 恶性组织细胞病

浏览历史

恶性组织细胞病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23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全身性组织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

主要症状:高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

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病理改变呈多样性,临床表现也错综复杂。发热为首见及常见症状,多为持续高热,少数为不规则发热,也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大多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也可有皮肤浸润斑块、结节、黄疸、胸水、腹水、腹块等;多数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及出血倾向;病情多进展迅速,呈进行性衰竭。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或一系、二系细胞减少,少数病例周围血片中可见少量异常组织细胞。当大量异常组织细胞进入周围血,白细胞数显著增多,称为白血性恶组。
(2)骨髓检查。多数增生活跃,增生低下者多已达晚期。骨髓中异常组织细胞增多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异常组织细胞一般分为3型:即异形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在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因此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
(3)细胞化学染色。恶组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呈弥漫性中度至强阳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或阴性。
3、鉴别诊断。本病初诊误诊率高达80%。因此,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特别是同时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均应考虑本病之可能。诊断应以临床表现为线索,以细胞形态学检查为依据。如发现成熟组织细胞增多或少量异常组织细胞,而临床表现不符合,则应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及嗜血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由于病变呈局限性,如1-2次骨髓涂片检查阴性,而临床表现典型者,也不宜轻易排除诊断。

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无满意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化疗以缓解和控制症状,部分病例可获得短期缓解。可应用单一化疗药物,也可采用非霍奇金淋巴瘤或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方案治疗。
1、环磷酰胺。可作为首选治疗,100mg-400mg/日,口服或静注,总剂量可达8g-12g。达到临床缓解后可给予维持治疗50mg-100mg/日。
2、联合化疗。
(1)COP方案。环磷酰胺200mg/平方米静注,第1、3、5、7天;长春新碱1.4mg平方米静注,第1天;泼尼松每天40mg/平方米,口服,第1-7天。每3周重复。
(2)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mg/平方米,阿霉素50mg/平方米,长春新碱1.4mg/平方米,均于第1天静脉注射;泼尼松每天50mg/平方米,口服,第1-5天,每3周重复。
(3)CODP方案。环磷酰胺400mg-600mg/平方米,长春新碱1.4mg/平方米,柔红霉素40mg-60mg/平方米,均于第1天静脉注射;泼尼松每天40mg/平方米,口服,第1-5天,每3周重复。
(4)EP方案。依托泊苷(VP-16)75mg/平方米,静脉注射,第1-5天;;泼尼松每天50mg/平方米,口服,第1-5天。

辽宁省按摩协会:开展国内外按摩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培训咨询技术。 辽宁省按摩协会培训中心:按摩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