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辽宁省按摩协会 / 2015-08-15
中暑指夏日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下学习工作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急性疾病,以头昏乏力、口渴烦闷、手足微凉、卒然晕倒、发热惊厥为特征。
主要症状:高热、大量出汗、昏迷、痉挛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有在高温环境(32-35℃以下),特别是骤然高热或持续闷热、无风、烈日下曝晒头部或露天作业史。
2、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昏厥、昏迷等症状。
3、产妇、年老体弱、手术后、患泛发性皮肤病、带病参加高温作业、劳动强度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者均易发生中暑。
(二)体格检查
1、先兆中暑 体温正常或稍高(37.5℃以下),伴大量出汗。
2、轻症中暑 体温在38.5℃以上、颜面潮红、皮肤干燥灼热或有早期呼吸循环衰竭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
3、重症中暑 体温在40℃以上、皮肤干燥无汗、昏迷、痉挛、皮肤粘膜或消化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及脑水肿体征。
(三)辅助检查
1、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嗜酸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钠和血氯降低。尿中可查见蛋白和管型。
2、必要时可作脑脊液检查、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大便常规和培养、血片查疟原虫等,以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有机磷农药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及脑型疟疾等。
治疗原则
(一)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应立即转移病人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服清凉含盐饮料,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有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征象,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给呼吸、循环兴奋剂。
(二)重症中暑:应迅速降温和治疗并发症。
1、物理降温 置病人于25℃的安静室内,头部放置冰帽、颈部、腋下、腹股沟处放冰袋,冷水或酒精擦澡及电风扇吹风等。也可采用冰水灌肠,或将病人除头部外置于4℃水浴中。降温过程中应不停地按摩病人肢体肌肉,以防周围循环瘀滞。
2、药物降温 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给予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1-2小时内静脉滴注完。如病情严重,可将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于10-20分钟内静脉滴注,必要时2小时后可重复。应密切注意病人的脉率和血压,如有血压下降,应减慢滴注速度,或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相应处理。
3、其它降温方法 对高温42℃以上的危急病人,可经股动脉快速向心注射4℃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降温迅速可靠,可使体温在15-30分钟后下降3℃左右,并可使血压上升。
在降温过程中,应严密注视体温,一旦肛温降至38℃左右,即应停止继续降温;如体温又回升,可再行降温。
4、周围循环衰竭时,可用5%葡萄糖盐水,1500-2000ml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患者,应注意输液量和速度。有酸中毒时,应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5、呼吸衰竭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心力衰竭可给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静脉注射。
6、抽搐给安定10mg,静脉注射,或10%水合氯醛20ml保留灌肠;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应使用肝素;有黄疸者,给予维生素C等;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尤其要注意血钾浓度的测定;昏迷病人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宜用抗生素预防。
治愈标准:症状消失,体温及循环功能恢复正常。